象州县博物馆: 千年古币“秦半两” 力证“象州
2018年春节前后,象州县当地的一群探宝爱好者在象州县运江镇柳江河与罗秀河交汇处附近的河滩上,挖掘出土了几枚带有“半两”字样的古代青铜钱币及弓箭箭头一批。
“此次出土的秦半两钱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尤其珍贵。”韦文俊介绍说,从秦始皇发兵攻占岭南地区,到秦代灭亡,只有短短十来年,所以在广西各地,此前极少出土秦代钱币。而象州县出土的秦半两钱,将为秦桂林郡治“象州说”提供新的有力佐证。
据了解,象州县目前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108处,其中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一般文物点87处。这些文物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象州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另外,专家认为此次出土的秦半两钱币是秦始皇南开五岭攻伐岭南地区时由秦军携带而来,秦半两钱币出土的地方——象州县运江镇柳江河与罗秀河交汇处一带河滩,是古代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很可能是当时的一处重要战场。这些出土的秦半两钱币以及伴出的弓箭箭头,为秦桂林郡治“象州军田说”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因秦代设置桂林郡后,秦半两钱才在如今的广西辖区内得到推行,郡治所在地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出土秦代钱币的几率相对较高。
“象州出土秦半两的消息很快引起广西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学会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韦文俊说,同年4月2日至3日,由中国钱币学会、广西钱币学会、来宾钱币学会共同组成的调研组深入象州进行调研。经专家查证,秦代统治岭南仅有短短8年,广西各地此前未曾出土过秦半两钱币,此次象州出土的秦半两钱币为广西境内首次出土。
公元前218年,八桂大地纳入中华版图,至今已有2230多年。秦始皇开辟岭南三郡时,象州属桂林郡,三国时置武安县,隋朝置象州,民国改象县,建置历史长达2100多年。近日,记者来到象州县博物馆,跟随馆长韦文俊的脚步,探寻镇馆之宝——一枚2000多年前古人使用过的钱币“秦半两”。
象州县博物馆位于象州县象州镇温泉大道128号,于2015年10月21日投入使用,是一座对外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设7个展厅,收藏各类文物5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714件。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政,不但统一了度量衡,还统一了货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合20两);铜为下币,单位为‘半两’。”在偏黄的暖色灯光下,馆长韦文俊将这件文物的发掘故事和历史意义娓娓道来。
走进该馆三楼的古郡遗珍展厅,这枚古钱币“秦半两”就静静地躺在玻璃罩子里。从外观看,它直径3.3厘米,厚0.4厘米,重10克,轮廓完整,字迹清晰,品相良好。在它的身旁还躺着其它几枚直径在2.6~3.3厘米,厚度为0.2~0.4厘米的秦半两钱币。
.中国文物精选:
- 中国最神秘的水下宫殿传闻是古时10-23
- 说说“妨害文物管理罪”10-13
- 记忆之新中国第一文物大案“九一10-14
- 省政协委员吕艳艳:“保护+开发10-13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阳10-16
- 乾隆帝喜欢用岫玉雕刻传国玉玺10-21
- 流失文物回归之路10-17
- 书房应该怎么陈设中国画中的书房10-11
- 中国国宝级艺术家 · 馆藏三老 江10-13
- 讲述文物背后的极简中国史10-14